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视频展播 >

太极拳的几个不公开的秘密

一,真正的太极拳家是练内功的,真正的太极练家子,是讲究内功的。吴图南的回忆录里写过这个东西,他说,练太极拳,要能够把内力发出来,并用内力控制对手,这样才行。这说明,太极拳的练家子是讲究内力的。

但是,吴图南还说了一句话,说自己这派的太极非常厉害了,但是,在当时,还不是一流高手,还是有一些门派的拳法,胜过自己这派的太极拳。大意如此。后来,太极子弟们把这几句话删掉了。这就很小家子气了。

汪永泉也说过,要用内力把对手控制住。可见,太极是讲内功的。

关于太极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太极拳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有袁项城的幕卿宋书铭传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一文,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并力主太极拳渊源久远,从唐代许宣平一直传承至武当张三丰,宋书铭还以宋远桥的后裔自居,明显是以文抬己。但作者确实查阅了许多史料,将与太极拳有关联的唐代长拳三十七式,宋代程珌的小九天拳均罗列在文中,笔者认为这是第一篇较完整的有关太极拳的考证文章,虽然其立论值得商榷。武派太极拳的传人徐震先生也为太极拳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太极拳考信录》和《太极拳谱理董辩伪录》都是极珍贵的研究资料,近年来又有些轶文面世,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从有研究太极拳史和太极拳谱的文章发表出版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这其间各种思想观点和门派之见多如牛毛,可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字却是风毛麟角。

一、     陈家沟与张三丰

李大先生亦畲于清光绪六年在《廉让堂太极拳谱》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一个“不知始自何人”就给太极拳史留下了可做各种猜测的空间,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本是好事,可惜中国武术界历来有门派之见,于是都想让本门派来做太极拳的祖师爷。学术研究就怕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想要达到一种目的而不经考证不求准确真实就去找资料找说法,那怕是道听途说,只要于己有利即可用之,逐渐将太极拳的研究带入了误区。当代有两种非常有影响的太极拳理论书,一是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一是吴图南的《太极拳之研究》。前者力主太极拳乃明末清初河南陈家沟的陈王庭所创,后者经考证认为有关太极拳的记载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程灵洗,至张三丰而大成。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顾留馨以其特殊的身份在太极拳界的地位一度无人能出其右,因此陈家沟创拳说曾主导太极拳界,这也是一段时间内陈家沟成为中外太极拳爱好者的圣地的主要原因。但顾留馨的学说有着严重的缺陷,其一,陈氏太极拳的最早著作,是完成于1919年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作者陈鑫竟然不掌握王宗岳写于1795年的《拳谱》,而《图说》一书通篇采用的是通背拳和心意六合拳的拳学理论,既然陈王庭创拳于1644年前后,在此后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却没有总结出完整的太极拳理论,那么陈氏拳的创立究竟以何种理论为依据呢?其二,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虽目不识丁,但总不会把师传的“太极拳”说成是“粘拳”或“绵拳”吧!据姚继祖先生在《武氏太极拳全书》中述:“太极拳在永年及永年周围邻县一带,都管它叫‘粘拳’或‘绵拳’,直到永年国术馆成立后,才逐渐改称太极拳。”由此可知,当年杨露禅在陈家沟学的并非是今天的太极拳。

而吴图南先生的研究也有牵强之处,南北朝程灵洗二传至程珌,其间相隔五百余年,而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查,程珌著的《铭水集》中仅提到有“小九天”这种拳法,而非太极拳。在《王征南墓志铭》中也只是说:“所谓内家者,盎起之于张三丰”,只字没有“太极拳”。

顾留馨学拳于陈发科,吴图南学拳于杨少候和吴鉴泉,而吴鉴泉又曾学拳于宋书铭,因此他们所在的门派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能不能采用一种更开阔的思路和更科学的方法,比如将杨露禅和武禹襄先生在陈家沟与赵堡学的一种名曰“绵拳”的武功,与武禹襄在河南盐店获得武术教育家王宗岳的拳谱,拳谱虽没名之何种拳法,但篇首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再与杨露禅经武氏推荐进京教拳,两代帝师翁同和觉“绵拳”一名不雅,而以太极名之等先后串连起来,就可以寻找出太极拳发展的轨迹。当杨露禅回乡省亲时发现武禹襄已经根据王宗岳的拳学思想对在赵堡所学的拳架进行了改革,于是将翁帝师以太极名之的事告诉了武禹襄,两人不谋而合,从此太极拳开始问世流传。至李亦畲先生在1867年前后完成了《廉让堂太极拳谱》的编撰,太极拳已经形成了内家拳中最完整的理论体系。

 


学习报名热线(如遇占线,请多拨几次):13971916330   0719—8877595 
学习报名QQ(如遇忙碌,请耐心等待):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639574756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太极入门,先把圆划好了!
  • >